10日上午8时,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在会上公布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在寅获得1342.38万票,得票率为41.08%,确定当选第19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作为总统还同时接收韩军统帅权。
据了解,文在寅曾是韩国特种部队士兵。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参与民主运动,并因为反对朴正熙的独裁统治而遭监禁。是一名有着军事背景总统。
德武阁(微信ID:zhongguodewuge)注意到,世界各国有着军事背景的最高领导人并不乏见。
韩国新总统文在寅:特种兵出身 上任先与军方沟通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0日,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任期正式开始。
据文在寅方面透露,文在寅10日上午将访问国立显忠院,下午在国会宣誓就职。
文在寅10日首个日程是与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通电话。分析认为,在半岛安全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文在寅最先与军队最高统帅通话,以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缓解国民不安情绪。
随后文在寅将于上午10时访问国立显忠院,之后到国会与国会议长丁世均会面,再在国会中央大厅宣誓就职。
此前9日晚,文在寅提前在首尔光化门广场发表胜选讲话,他说,将与国民携手建设一个全新国家,并表示将同样服务于没有投票给自己的人。
文在寅表示,将铭记国民的恳切期盼和愿望,打造一个正义的、有原则的、通常理的国家。
1953年1月,文在寅出生在韩国巨济岛的一个难民收容所,是5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因为家里穷,年幼的他曾帮人送过煤饼,到教堂领过发给穷人的免费食品。
1972年,文在寅考入韩国著名的庆熙大学攻读法律。大学期间,他是出了名的“捣蛋鬼”,常违反校纪、抽烟喝酒,曾被校方4次劝退。他还积极参与反对朴正熙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75年,因为组织示威游行,被判处8个月的有期徒刑,缓刑一年,并被庆熙大学开除。
失学的文在寅被强征入伍,当了特种兵。在部队,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司法理想,退伍后开始积极准备司法考试,并顺利通过第一轮考试。不久后,他又因多次参加示威活动而被捕入狱。在监狱中,他获悉自己通过了司法考试。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竟因此被释放,还在1980年拿到了学士学位。
年轻时当特种兵的文在寅
1982年,文在寅完成了在司法研修院的学习,以总成绩第二毕业。按理,他应得到一个法官或检察官的职位,但因为他有参加学生运动和坐牢的“前科”,没能如愿。
后来,文在寅说:“我很失望,但法治的梦想却一直在我心中,从未泯灭。”
1982年夏,文在寅经朋友介绍来到釜山,加入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这一决定对文在寅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实现了从事法律事业的梦想,也结识了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卢武铉。
据报道,文在寅在卢武铉当选后踏入政界,在青瓦台担任首席秘书官。
文在寅与卢武铉情谊深厚,是政坛中“亲卢派”的代表人物。他曾说,自己最喜欢的绰号就是“卢武铉的影子”。
2012年,文在寅代表在野阵营出马与朴槿惠角逐总统大位,最终以不到4个百分点的差距败北。
2016年,“萨德”入韩使中韩关系面临巨大考验,至今悬而未决。在这一问题上,文在寅与朴槿惠分歧严重。
他认为,在当前政治形势下,继续推进“萨德”部署进程是不妥当的,并主张推迟至下届政府来决定是否部署“萨德”。
还有哪些国家领导人是职业军人出身呢?
俄罗斯总统:普京
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学院副博士),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
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
1985年至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
1991年8月20日,普京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此后,普京历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出任俄罗斯总理、总统等职务。
2001年,普京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以求合作,国内部分群众反对。
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只是沙龙的一个名字。追随者感佩其说到做到的王者之风,尊称其为“以色列之王”。
阿里埃勒·沙龙
他一生坚定地实现并捍卫着犹太人的建国梦,但这个梦想所造成的伤痛,深入阿拉伯民族的灵魂。沙龙犹如一台犹太国家的“推土机”,碾过阻挡他的一切障碍,因而也被阿拉伯人众口一词地称为“屠夫”。
他在历次中东战争硝烟中崛起,为以色列建国立下赫赫战功。去世后,以色列沉痛缅怀这位铁血领袖,即使曾反对他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也赞扬沙龙身为领袖的卓越成就。
沙龙曾驰骋疆场,却也不失政治家的精明。无论是战场上的果决还是政治上的让步,沙龙决策的根本均在于国家的利益。他一生笃信,以色列人若要生存唯有战斗。
1928年2月,沙龙出生在巴勒斯坦一个阿肯纳兹犹太人家庭。1929年阿拉伯人暴动时,沙龙的母亲带着1岁的沙龙和他3岁的姐姐四处躲藏。在他的记忆中,母亲直至去世,都在床下放着一支步枪。童年时代与阿拉伯邻居无休止的争斗,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他为犹太国家而战的信念和对阿拉伯人残酷无情的态度。
青年时代,沙龙用实际行动不断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勇敢与残酷。1948年至1973年,作为职业军人的沙龙参加了四次中东战争,屡建奇功。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其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他穿越苏伊士运河,扭转了以色列的败局。
2012年12月,突尼斯女导演伊曼·本·侯赛因出于“让阿拉伯年轻一代直观了解自己的敌人”之目的,决定拍摄一部关于沙龙的纪录片。在接受阿拉比亚电视台采访时,她罗列了自己眼中沙龙的累累罪行,包括1953年盖提巴村屠杀、1967年虐待埃及战俘事件、1982年黎巴嫩萨布拉和沙提拉难民营大屠杀、2002年杰宁大屠杀以及艾哈迈德·亚辛遇刺案。
殒命于上述事件者,不仅有战斗人员,也不乏妇孺。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沙龙看来,战争的游戏规则就是争取胜利,所有敢于帮助和庇护“恐怖分子”的人,即便平民也应被清除。
军事上声名鹊起的同时,沙龙敏锐意识到更多参与政治的重要性,便将军事成就转化为政治资本,于1973年参与组建利库德集团,并当选国会议员,步入以色列政坛。但沙龙这个名字并未远离屠杀、暗杀、定居点、隔离墙等触动阿拉伯人神经的字眼。
2000年,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更是引发巴勒斯坦人长达四年的起义。
2001年,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对巴勒斯坦的抵抗领袖采取“定点清除”,修建起隔离墙。2002年,占领约旦河西岸,“囚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生活中的沙龙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受过良好教育,谈吐稳健而富于智慧,且交友广泛。他热爱古典音乐,曾研习中东历史、法律与军事战略。
在政治生涯中,沙龙有过不少惊人之举。沙龙是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最重要推动者之一,且认为由此构建的“既成事实”将使得未来任何领土妥协都变得不可商议。可就在2005年,沙龙突然作出撤除加沙定居点的决定,令以色列人震惊。
人们疑惑,沙龙是否转向温和,巴以问题是否迎来解决的曙光。一年后,沙龙中风昏迷,这些问题似乎变得无解。但就此认定沙龙转向温和却有些牵强。以色列作家阿里·沙维特认为,沙龙有着坚定的信仰,“他的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但他的内心却丝毫未曾更易”。
沙龙的转变是顺势而为。他懂得见好就收,坚硬却不失灵活。沙龙曾说,他可以“看着以色列公民的眼睛,说服他们做出痛苦的妥协”。长期担任沙龙高级顾问的杜弗·法伊斯格拉斯在《阿里埃勒·沙龙——个人见解》一书中披露,沙龙撤除定居点的想法始于2002年,他对白宫表示,有一天他会在政治解决的框架内接受清除定居点。
在沙龙的谋划里,撤离加沙是当时最有利于以色列利益的策略。在加沙地区的犹太定居者仅有5000人,而那里却生活着150万巴勒斯坦人。保护5000人所耗费的军力和财力得不偿失。此外,撤出5000人换来国际舆论的赞扬也不失为一种精明决策。
事实上,沙龙政治生涯的最后一个决策并未带来和平的曙光,却冻结了和平进程,阻碍了巴勒斯坦国建立。以军单方面撤出加沙地带,地区陷入权力真空,哈马斯很快夺取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导致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这两片本应属于统一的巴勒斯坦国家的领土陷入分裂。
赞誉也好,骂名也罢,阿里埃勒·沙龙在沉默中逝去。巴勒斯坦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心目中的家园,却也是阿拉伯人难以割舍的故乡。围绕着沙龙的是是非非,折射的正是巴以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久拖不决的苦楚。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于二次大战期间应征入伍,他主张加强法国军事力量,同时也强调裁军和缓和。
富朗索瓦·密特朗
弗朗索瓦·密特朗(全名:弗朗索瓦·莫里斯·马里耶·密特朗,Francois Maurice Marie Mitterrand)1916年10月26日生于法国西部的夏朗德省雅尔纳克市,曾先后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文学及政治学。毕业后当过记者和律师。二次大战期间应征入伍,1940年在作战中受伤被俘,被囚于德国集中营18个月。1942年越狱成功,潜回祖国,参加反纳粹抵抗运动。1944年他在戴高乐领导的流亡政府中任战俘、流放者及难民事务秘书长。
法国光复后,他参加了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1946年至1958年、1962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947年至1958年他曾参加11届内阁,先后担任退伍军人部长、总理办公厅新闻国务秘书,海外领地部长、国务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职。
密特朗曾先后担任民主社会抵抗联盟、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共和制度大会党的主席。1971年他所领导的共和制度大会党与几个社会主义小组合并组成社会党,并任第一书记到1981年。1972年至1981年任社会党国际副主席。1981年5月当选法国总统。密特朗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年来首次当选总统的社会党人。1988年5月连选连任法国总统。1995年5月卸任。
密特朗在政治方面主张限制总统权限,扩大议会作用,实行多党制。在经济上主张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国有化、计划化和“自治管理”等措施,对法国经济实行渐进式结构改革。对外政策上赞成西欧联合,主张加强法国军事力量,同时也强调裁军和缓和。
1996年1月8日上午8时30分(巴黎时间)因前列腺癌医治无效在巴黎去世,享年79岁。
密特朗重视发展法国同中国的关系。他积极支持法中建交,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并曾于1961年、1981年和1983年三次访问我国。
编辑/刘姝蓉、张喜斌
统筹/纪 欣
资料来源:新华网、参考消息、《财经》杂志等
转载
授权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在公号留言,转载时需注明来源和ID,同时请勿删除文中“德武阁(ID:zhongguodewuge)"字样,否则本公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作者[yuange]投稿,不代表盈余云朵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ruber.com/shehui/202508-14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盈余云朵的签约作者“yuange”!
希望本篇文章《刚卸任的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会进监狱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盈余云朵]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10日上午8时,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在会上公布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在寅获得1342.38万票,得票率为41.08%,确定当选第19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作为总统还同时接收韩军统...